唷!大家好!歡迎回到 JZ Invest!
有多少人思考過其實投資不只是只有投資?對我知道聽起來很奇怪,但事實上投資這件事可能沒有我們想的這麼單純。
大多數人覺得投資就是買股票、買基金、買房子,其中有些人知道投資就是讓自己的資產增值且至少勝過通貨膨脹,這些都沒有錯,但光是知道這些還不夠完整,完整的投資流程能夠讓我們對目前的投資部位更有把握、減少心理的負擔,進而減少投資決策錯誤,長期累積下來獲得更好的報酬與生活品質!(沒有錯,生活品質會更好!)
完整的投資流程樣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流程,只要適合自己且有自己的邏輯即可,但我相信多數人沒有一個系統性的投資流程,這裡分享我認為一個完整的投資流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 決定投資目的
- 資產配置
- 選擇標的及策略
決定投資目的
除非是找專業的資產管理公司幫你管理資產,不然很少會有人問你的投資目的,你可能會問:「啊我的投資目的就是賺錢啊不然勒?」但再接著問就會知道賺來的錢總是要花在某個地方,畢竟金錢只是工具不是最後的目的,聽起來很哲學,不過知道投資的目的會讓我們更了解需要投資什麼樣的標的、預期什麼樣的報酬以及接受什麼樣的風險。
舉例而言,美國中產階級家庭可能會幫小孩準備大學基金,四年學費不是一筆小數目,所以可能會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準備,如此就有 10 年的時間而目標金額可能是 20 萬美金。或者是我明年可能疫情結束要出國玩需要 20 萬台幣,又或是我們所有人都要準備的退休金。
上述這些例子的投資年限、預期報酬與風險承受度都不同,且我們不可能同一個時間內只有一個投資目的,把所有目的都完整考慮之後會產生許多投資限制(風險承受度),進而影響到接下來的資產配置及投資策略,而這也是最主要多數人沒有考慮到的事情,以為投資就是單純投資而已,導致投資沒有系統,常常不知道自己處於投資的哪個位置、以及熊市來了該做什麼。
資產配置
簡單來說,資產配置就是將不同商品組合成一個投資組合,像是小明的投資組合裡面有 70% 股票、30% 債券基金,這就是一種資產配置;或是小美的投資組合 100% 都是加密貨幣相關,但其中 50% 是買比特幣賣權、50% 買狗狗幣,這也是一種資產配置(完全不推薦)。
世界上有無限多種資產配置的方法,其目的與核心概念是將投資組合的風險分散,避免某一種風險就讓整個投資組合崩潰,並可以藉由資產配置來應對不同的投資年限、調整不同的報酬率及對應的風險。
關於投資組合的詳細學問有興趣可以自行上網了解或看書學習,這個主題貫穿了我整個CFA三級的考試,所以內容其實非常多,如果各位有興趣我之後再做一集跟大家講解(開玩笑的),下面幾個章節我會介紹我自己怎麼簡單的使用資產配置的概念在投資上,不需要了解傳統金融的理論知識也沒關係。
選擇標的及策略
知道投資目的以及如何做資產配置之後,這個部分才是多數人熟悉的投資。有了自己的資產配置之後,大致可以控制報酬與風險在一定的區間之內,選擇標的及策略能夠改變的就是在該區間的位置。
舉例而言,我資產配置選擇了 100% 的股票,那我接下來就要考慮我的標的是要選擇美股、台股、陸港股、新興國家股票基金還是什麼的,以及我的策略是要被動投資、主動投資還是賺取資本利得還是領股息,甚至是要使用基本分析、技術分析、籌碼分析還是老師分析等等。
關於投資策略我得說,市場中平均 80% 的人會賠錢,只有 20% 的人會賺錢,衍生性商品這個零和遊戲就更不用說了,只會有零星幾個大戶有自己的方法賺到瘋掉,大部分散戶都是賠錢的。絕對不要看別人用某種策略賺了很多錢,就捨棄自己的策略無腦跟單,到最後連自己怎麼賠錢的都不知道而且也不會進步。最好是好好鑽研一個知道為什麼、什麼時候會賺錢的策略,然後好好執行,不要換來換去,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被動投資大盤然後堅持個 10 年以上,當然,風險分散還是要做好。
資產配置為何重要
我相信所有人或多或少都知道資產配置的重要性以及概念,但很少人有真的思考並應用在自己的投資行為上,我認為資產配置不僅僅只是理論上可以找到屬於自己最佳的投資策略,更多的是讓自己對投資行為更有信心。
我們的投資行為在沒有資產配置的概念前,只會注意到手上的部位賺錢與否,很少真正考慮到手上部位的風險,更別提整個投資組合的風險,一旦賠錢後心理狀態不佳,很容易自我懷疑、把目前手上的部位恐慌平倉,或遲遲不願賣掉手上的倉位,直到就算賣掉也不太影響整個投資組合。
有資產配置概念後,清楚整體投資組合的風險、知道各個部位所承擔的風險為何,手上部位賠錢時,思考模式也變為對整體部位的影響是什麼,如何做對整體部位是最好的,而不是專注在單一部位,心情隨著該部位起起伏伏,也會讓我們可以隨時審視是否對某些風險部位過度曝險,大大降低錯誤決策的發生機會,長期而言,避免的虧損可能比投資賺的報酬還多。
除此之外,資產配置能夠幫助我們在市場情況發生改變時,認清市場狀況,也比較容易跟著做出正確的應對之策。舉例而言,沒資產配置概念前,小明擅長做現股當沖,而他將所有的資金都投入在股市,在牛市時賺了好幾桶金,但現在熊市來了,原本的策略變得比較難賺甚至賠錢,於是小明將策略改成一個不是他擅長、但他認為熊市可以賺錢的策略,結果通常都不會太好;假如小明有資產配置的概念,他就可以在熊市時,先將部位調整為 50% 低風險穩定領取利息、50% 維持原有的策略或開發新策略,好處是賺賠百分比都是原本的一半,有時間與心理狀態去開發新的策略,心態比較不容易因為賠錢崩掉,心理健康了許多。
講了這麼多,所以到底資產配置怎麼做?
資產配置範例
剛剛提到資產配置其實核心概念就是分散風險,所以其實不一定要像資產管理公司那樣用現金、股票、債券、衍生性商品或其他投資來做資產配置,我個人是使用風險的高低來做資產配置,我也推薦大家運用風險來配置自己的投資組合,但前提就是我們要了解持有資產的可能風險為何。
舉我自己當例子,我有 90% 資產都在加密貨幣或區塊鏈相關應用,其他一點點在銀行台股美股,這樣風險很大嗎?是也不是,是的部分是加密貨幣產業目前還太新,很多風險是大家無法預測的,而且加密貨幣波動性相較其他傳統金融市場的商品大很多;而不是的部分是就算在加密貨幣領域也有風險較低的投資模式,像是金融機構或交易所推出的穩定幣或美金放貸,或是區塊鏈上用智能合約寫定無法竄改的穩定幣放貸應用。
當然其中還是有機會像最近 UST 穩定幣與 USD 脫鉤、或是中心化機構或交易所跑路,但就是看個人願不願意承擔這個風險,所以首先必須先了解持有資產的風險。
了解風險還有一個訣竅,知道發生什麼狀況時資產最慘會變成什麼樣子,自己能不能承擔,像是我 90% 加密貨幣資產一夜蒸發的話我有沒有辦法承擔,我思考後覺得可以,人生還過得下去(我算是蠻樂觀的人啦),所以這個資產配置對我而言是可行的。
了解完持有資產的風險後就可以來決定資產配置啦!我在目前在熊市的資產配置是 50% 低風險約當現金收利息(穩定現金流及抄底基金)、40% 中風險平時操作(盡量買低賣高)、10% 高風險高報酬(買樂透),其他還有的就是長期持有的資產(至少持有到下個牛市)。前面提到的比例是會改變的,像是 50% 約當現金的部分當市場跌到我覺得長期而言是個還不錯的點位時,我就會換成風險資產並歸類到長期持有那邊,而我的 10% 高風險高報酬的部位也可能因為買個樂透而慢慢歸零。
所以接下來就是資產配置的調整了,對我而言,熊市最首要任務就是活下來,所以穩定的現金流最重要,最低我也會維持可能 30% 約當現金,加上我平時操作也不會百分之百曝險,如此我就算策略賠了 20%,對整體投組而言可能只賠了 5%,不會影響到我的生活或腦袋,偶而還能用少少的錢去賭一波大的。
最後就是重複以上步驟,時時察覺目前投組處於什麼狀態,賠錢了有哪些地方可以改善,重點是考慮完整自己能夠接受且最符合投資目的的資產配置,不要看到別人的方法賺錢就改變自己的資產配置,就算真的有人給我們聖杯,可以在自己原有的資產配置下,嘗試將與聖杯類似的風險配置換成聖杯。
我個人的資產配置與方法大概就如本章所言,但詳細還是會有些差異啦,在此強調,每個人的資產配置必須自己完整的思考過再做決定,順帶一提,最近市場爆掉我還是可以好好睡覺,不是因為沒有賠錢,是因為我知道這些錢我本來就可能會賠。
結論
投資不會只有在牛市的時候才存在,完整的投資流程能夠讓我們在熊市也能有信心的持續投資,這也是機構與散戶最大的差別。在我們心理或身理狀態不佳的時候最容易做出錯誤決策,而完整的投資流程能夠幫助我們減少錯誤決策的發生,可惜的是大部分散戶投資人缺少的就是完整的投資流程。
其中最重要的是資產配置,在投資中加入資產配置的思考可以讓我們在策略賺錢與賠錢時,重新思考對整個投組的影響,進而做出對未來最佳的決策。
當我們決定好投組的資產配置時,就已經決定好整個投資組合的風險狀態,不會因為突然想到這筆資金有一部分是下個月的房租,所以虧了一點點就被迫停損,或看到資產少了 50% 就影響未來 1 個月的心情,雖然還是會難過啦,但不會也不該影響到原本的生活。
最後,如果你想慢慢的藉由投資改善生活品質,或想要學習更多投資交易技巧,歡迎追蹤我的 Telegram、Facebook、Twitter、Youtube、Instagram 平台,帶大家用機構的角度分析市場行情以及市場資訊,我會盡力地給大家釣竿去釣魚。或是進入 tg 群組跟大家一起討論、學習。
謝謝你們!你們的關注是我持續產出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