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金融體系功能
- Defi 體系是否具備基本功能
- 結論與未來展望
去中心化金融又稱 Decentralized Finance(簡稱 Defi ),大家多多少少都在新聞、文章上看過。但我們真的了解其中的意義嗎?
本篇文章試著從金融體系的功能切入,比較傳統金融及去中心化金融的功能性。最後判斷去中心化金融能否取代傳統金融體系。
金融體系功能
金融體系提供資本市場供需雙方所需要的所有服務,並試著盡可能降低所有成本、使資本分配效益最大化,促進整體社會的經濟高速發展。

關於金融體系有許多理論,本文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Robert C. Merton 所提出理論出發,分析他認為金融體系具備的 6 種基本功能。
- 清算和結算功能
白話來說就是有辦法完成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功能。不論是金融商品及其衍生性商品的交割、結清,或是大宗商品及一般物品和信用卡的購買、記帳,都需要仰賴此功能。 - 融資和股權細化功能
設立公司有資金需求時,會尋求金融機構如投資銀行幫助,向法人或自然人籌措資金。而股權細化功能則是將資產或投資項目證券化,以利大眾投資並增加流動性。 - 資源配置功能
為提升整體社會投資效率,金融資源的時、空間配置極其重要。
個人通常很難適切的分配自己的資金到每個需要融資的對象身上,而存到銀行使其幫我們貸款給各種風險不同的對象,並解決資金空間配置問題。
退休金、年金制度使目前的資源能夠投入到未來,而舉債能將未來的資源提早使用,達到時間上的資金配置。 - 風險管理功能
由於信息不對稱性,每個交易個體都存有不同的風險。此時,需要對此風險定價,並讓其產生流動性,達到可交易及控制風險的功能。目前主要由保險公司以及投資銀行結構性商品部門提供。
此外,單一個人投資單一標的會有極高的風險,金融系統中介提供風險池或風險共享的概念。舉例而言,期貨商們都會準備一筆結算保證金,用以準備客戶違約時產生的虧損。而政府為保護社會福祉的預算也是同樣效果。 - 信息提供功能
顧名思義就是金融市場信息流通功能,此功能讓投資者、融資者取得各自需要的資訊。投資者能取得商品價格及對其價格造成影響的因素信息,而融資者能得到所有融資方式及成本資訊,兩者皆能做出最佳的資產配置決策。 - 處理激勵問題功能
在交易(協議)雙方目標或利益不一致或資訊不對稱時,交易較難順利的進行,需要適當的激勵以促成該交易的完成。
舉例而言,企業的所有權與執行權分離時,就會產生代理人問題。金融體系提供的解決方法是企業可發配股票或股票選擇權,使雙方利益一致。
此外,銀行採用抵押貸款,降低貸款方違約之意願。且即便違約,銀行也能藉由變賣抵押品來控制風險,解決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等問題。
Defi 體系是否具備基本功能
上一節提到的 6 個金融體系的基本功能屬於理論,與現實世界複雜而完整的金融體系仍有差距。但我們仍能夠就上述 6 點基本功能,來檢視去中心化金融功能的完整性。
首先,金融系統中介在傳統金融市場中屬於中心化機構,例如我國金融市場架構圖中的商業銀行、證券交易所等。但中介其實也能以去中心化的形式存在,最廣為人知的例子是區塊鏈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以程式碼的方式自動執行指令動作,並以區塊鏈和加密技術紀錄每一個動作,使其能完成任何機械化、演算法能做到的服務,當然就包含金融服務。
以下逐一比對去中心化金融是否擁有金融體系 6 大基本功能。
- 清算和結算功能
區塊鏈技術本身就是在解決記帳問題,而清算及結算功能在應用中也能輕易寫成機械式的條件。在這個功能上,去中心化金融甚至能省下傳統市場人力成本及錯帳成本。當然,去中心化金融也有自身維運成本,本文不深入討論,有興趣的讀者可再深刻研究。 - 融資和股權細化功能
相較於傳統金融市場,去中心化金融少了法規限制,使融資方及投資方只要雙方同意即可完成交易。而藉由智能合約協議標準,可輕鬆定義企業、資產、或服務的擁有權,使融資和股權細化更簡易。 - 資源配置功能
去中心化金融因前一項功能優化,而使個人的資產空間分配能力增加,而不用仰賴中心化機構。但資產的時間分配功能目前不明顯,我個人感覺是可以辦到但目前沒有這個需求。 - 風險管理功能
目前在風險管理的部分,去中心化金融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功能。就我的觀點,目前去中心化金融是以亡羊補牢的形式解決非預期風險的問題。很少項目或專案在設計時,就已經將風險池或風險共享的概念加入。而將風險定價,使其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的作法,目前也仍未看見。 - 信息提供功能
在去中心化金融的世界,所有訊息都是公開的,如何搜集及整理成為重要能力。與傳統金融世界一樣,個體存在資訊不對稱。但如果真心想要取得信息,去中心化金融世界是比較有機會取得的,因為所有信息已經記錄在區塊鏈上。 - 處理激勵問題功能
就我的觀點,這部分傳統金融能做到的功能,在去中心化金融同樣能做到。因為只要是傳統金融雙方同意後,白紙黑字寫下來的合約或協議,機械式演算法都能納入,剩下的就是有多少傳統金融做不到的,能夠被去中心化金融解決。
上述 6 點唯一只有風險管理功能我認為去中心化金融不及格,其餘 5 點功能都比傳統金融有彈性。但隨著去中心化金融持續發展,要補足此功能不是什麼大問題。
結論與未來展望
目前主要的問題是去中心化金融詐騙以及系統漏洞很多,造成很多修補成本。簡言之,目前去中心化金融系統功能性強但不穩定,容易出包。
概念上可以想像區塊鏈科技讓傳統金融體系多了一個新工具可以使用,可以利用這個新工具優化以前的流程、解決過去無解的問題。但這個新工具還沒經過完整的測試,在使用時常常壞掉,需要花錢修理。 去中心化金融之所以能夠有如此優異的功能表現,是因為少了中心化機構所訂定的監管。但少了這些嚴謹的監管,會導致系統產生漏洞。
也就是金融系統的「穩定」與「創新」選擇問題,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完全取決於目前市場需求、以及機會成本的取捨。
而對我來說,以人類科技不斷發展、進步的前提下,我相信未來的金融體系肯定會採用去中心化金融科技,目前也已正在發生。
但未來金融體系是否像現在有些人所描繪的這麼完美,去中心化金融世界人人平等?比起科技進步,我更相信人性不變,但至少去中心化金融讓我們有機會可以重新洗牌。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或想支持我的話歡迎追蹤我的其他平台!
FB:https://www.facebook.com/jameszeeinvestment/
IG:https://www.instagram.com/jameszeeinvestment/
Twitter:https://twitter.com/jameszhou
謝謝你們!你們的關注是我持續產出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