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Defi 出現以來,流動性和資金效率一直是懸而未決的兩大難題。從 Uniswap V2 的恆定乘積模型、集中流動性的 Uniswap V3,直到使用離散價格桶的 Trader Joe,各家協議都在嘗試找出最理想的 AMM 模型,但至今仍未找到完美解方。
近期上線幣安 Launchpool 的新興 DEX「Maverick」推出了自動化流動性分配的 AMM,號稱能打造 Defi 世界中流動性最高的市場。其 TVL 僅 $44M,約為 Uniswap 的百分之一,交易量卻一度直衝以太坊主網前三名。
Maverick 究竟有何創新?而這個前景看好的項目為何能與龐氏項目 Jimbos Protocol 相呼應?今天我們將藉由以上兩個協議的特色,談討 Defi 協議對於「加強市場流動性」的實驗。
Defi 2.0 如何解決資金效率問題?
在開始介紹 Maverick 前,先讓我們快速回顧 DEX 的演變歷史。
- Uniswap V2:使用 xy=k 的恆定乘積公式決定代幣價格。k 是固定常數,x、y 分別是代幣 A、B 的數量。流動性沿著 xy=k 的曲線均勻分布在 (0,∞) 的範圍內,但實際情況中,大部分交易只會集中於某個價格區間完成,大量的流動性被閒置於幾乎無法達到的幣價。因此 V2 的最大問題在於資金效益低落。
- Uniswap V3:V3 引入了「流動性集中」模型,雖有效避免高額流動性被配置於難以達到的價格區間,成功提高資金效益,「無常損失」的問題卻隨之而來。一但幣價與開倉價格產生變化,流動性提供者 (LP) 的倉位價值將面臨虧損。
Uniswap V2 和 V3 的流動性差異。圖源:Uniswap 官方文件。
- Trader Joe:同 Uniswap V3 允許集中流動性。最大的創新在於「價格箱 (Price bin)」機制,讓流動性不再是均勻地隨著價格曲線分布,而是精準的部署在一個個離散的「價格箱」當中。用戶可以更精確且靈活地部署 LP,交易者也能享受零滑點交易。最重要的是,協議可以主動在價格箱之間調整流動性。
Trader Joe 價格桶(Price bin)機制。圖源:Trader Joe 官方文件。
無常損失難題仍待解決
隨著 DEX 技術的革新,資金效益雖已被提升,但 LP 的無常損失至今仍無法避免。那麼為何仍有用戶仍願意提供流動性呢?答案是交易手續費。在幣價橫盤震蕩的理想狀況下,LP 能夠透過交易手續費獲得超額收益。
然而一但幣價上漲或下跌,超出了原先設定的價格區間,就必須承擔無常損失。儘管 Uniswap 的總鎖倉量(TVL)和交易量皆佔市場領導地位,但交易手續費收益通常仍不足以抵消無常損失,使多數 LP 處於虧損狀態。
無常損失示意圖。
為彌補 LP 承受的無常損失,Balancer、Curve、Pancake 等許多平台以發放平台幣獎勵的方式,激勵用戶提供流動性。然而依靠平台幣補償並非長久之計,無常損失的問題仍未被從根本解決。
為將 LP 收益最大化,降低無常損失,用戶必須根據價格變化自行調整 LP 倉位。許多用戶會選擇第三方平台的策略服務,由第三方平台優化並動態調整 LP 設定。
而 Maverick 的最大特色,便是內建流動性自動調整的功能,提供更深的流動性,讓交易者獲得更好的交易價格;也讓 LP 提高收益、降低無常損失,同時避免了頻繁調整倉位所需的高額 Gas fee,也無需再透過第三方平台部署 LP 策略。
Maverick AMM:流動性動態調整
Maverick Protocol 是一個可以根據交易價格動態調整流動性的自動做市商 (AMM),其平台特色可以統整為以下三點:
- Price bin:不同於 Uniswap 均勻分布的價格曲線,Maverick 使用如同 Trader Joe 的離散「價格容器 (Price bin)」,在同個容器的價格區間內可以 0 滑點交易。
- 動態分佈自動做市商(AMM):可由智能合約根據交易價格自動調整集中流動性。進而最大化整體協議的資金效益。
- 方向性 LP 工具:提供「Mode right」、「Mode left」工具,讓 LP 流動性跟隨價格的上漲/下跌單向移動,在正確選擇的情況下獲得超額回報,並避免無常損失。
Maverick 的四種 LP 模式。圖源:Maverick 官方文件。
雖然 AMM 並非幣圈近期熱門敘事,Dex 可以說是整個 Defi 產業的根基。若能有效優化 AMM 機制,勢必能為整個產業帶來正向影響。自從 Uniswap 出現以來,Dex 賽道幾乎未曾出現能與其匹敵的競爭對手。而 Maverick 創造了全新的 Dex 運作模式,有望開啟一條「Uniswap 以外」的全新路徑。
前景看好的 Maverick Protocol,與麻吉大哥重倉的龐氏項目 Jimbos Protocol 為何具有共通點?
為何與 Jimbos Protocol 相呼應?
Jimbos Protocol 的 $JIMBO 代幣善用了 Trader Joe 的價格桶機制,讓智能合約對流動性進行重分配。
大量流動性會先被分配在「Floor bin」中,創造出一個難以跌破的幣價支撐,而當幣價上漲時,流動性將被重新分配至低於幣價的鄰近價格桶中,並隨著價格上漲持續上調。如此一來,當價格下跌時便能有大量流動性承接,並讓投資人基於價格觸底的預期心理繼續買入,藉此創造出號稱幣價「只漲不跌」的模型。
將大量流動性放置於低於幣價的臨近 Price bin 中,藉此讓幣價難以下跌。圖源:Jimbos Protocol 官方文件。
Price bin 功能與流動性再平衡機制的結合,與 Maverick 的設計其實有幾分相似。兩者皆是針對 AMM 流動性進行創新的項目。不過 Jimbos Protocol 在上線不到三天即以遭駭客攻擊告終。
自從 Trader Joe 的 Price bin 出現後,協議得以對流動性進行調整,加密產業也紛紛進行實驗這個 Uniswap 上無法達成的功能,試圖從中找出新的 Defi 模型與玩法。雖然 Jimbos 只是個毫無功能的龐氏項目,仍可以將其視為對於「流動性重分配」的極端實驗。
結語
從 Jimbo 的案例就能發現,就算流動性模型的設計聽起來再完美,能否通過市場的壓力測試才是重點。儘管 Maverick AMM 的創新於近期引發了大量關注,該模型究竟能否正常運作、能否解決無常損失的難題?仍有待市場與時間證明。而用戶也必須花時間學習,才能將動態分佈 AMM 的功能發揮到極致。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將為你分析 Maverick 平台可能的潛在風險,並告訴你如何有效避免這些風險,助你找到適合自己的 Defi 收益策略。
別忘了追蹤 JZ Invest 的 Twitter 和 Telegram,才能在第一時間獲取最新消息。
